WFU
顯示具有 重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重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1/27

在知道自己有側彎的那一天起人生就改變了

 
文/ 側彎患者心情分享




從發現側彎那一天起我的人生改變了


從那一天起我的人生就改變了,國一的健康檢查發現自己有脊椎側彎需至大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剛開始我還天真地以為應該還好不嚴重,因為家父也有脊柱側彎,所以覺得它不是那麼可怕,但我真的想的太天真。

當我看到自己的X光,我瞬間崩潰了,一個13歲的孩子,卻要接受自己擁有那麼噁心的脊椎,後續便開始穿矯正衣。 

在傳統治療脊椎側彎的方式不外乎穿背架治療和手術,高中時期便想嘗試自然療法,也開啟了一連串不同療程 – 健走杖、跳彈簧、美式整復,拉筋、游泳等等。可能是自己鴕鳥心態和沒有經常腰痠背痛,想說就用穿衣掩飾,繼續過日子,因此在這七年期間,我並沒有持續至大醫院複診和照X光,但我沒有一天喜歡過自己的身體,覺得自己是怪胎。 


因為疫情讓我有時間思考是否要再為側彎重新出發


因為疫情,讓我有機會停下生活步調,心想難道我就要這樣放任自己的脊椎繼續爛下去嗎?難道我真的不再多做任何改變嗎?

因緣際會下,我得知還有一群物理治療師們致力推廣非手術治療脊柱側彎,而發現專門針對脊椎側彎的運動治療中心 –「脊力恆」,當下我真的認為這是我最後一根稻草,能為自己再努力一次,因此立即致電預約諮詢。真的很感謝脊力恆團隊,一得知我的狀況和未來不在南部之情況,積極幫我完成預約,並在諮詢完後針對我的病況,立即展開積極的治療。 

2021/12/8

從我有記憶以來,每回照X光得到的報告都是脊椎側彎

 
文/ 側彎患者心情分享




從我有記憶以來,每回照X光得到的報告都是脊椎側彎。


對於從小練游泳、每天有高強度運動的我而言其實沒有太大的影響,因為沒有特別提起,大家也不會注意到我不平衡的背。直到高中忙碌於因應課業等生活壓力減少了游泳及高強度的運動,導致背肌的力量越來越不足,也疏忽了身體姿勢的平衡,讓我很容易腰痠背痛;我非常懼怕西醫手術,在經歷過數次 "痛" 絕人寰的民俗療法後也是打從心裡排斥,總覺得可以貼個貼布、泡個熱水讓肌肉放鬆,症狀緩解就好; 即便很在意體態,但鴕鳥心態下用衣服遮住,繼續過日子,長期下來也就習慣了這個身體。 


放著不管的側彎,最後讓我身體每日痛不欲生


出社會後整天坐在電腦前就是噩夢的開端,下班後的身體就像卡車輾過般痛不欲生且很常落枕,辦公室學姊就帶著我去復健科,開始了每週熱敷、拉腰、電療的療程。然而醫生說這只會緩解一些我腰痠背痛的問題,如果不開刀就要試試別種治療方式,例如:運動復健。


黑暗中看見了一絲曙光 – 我找到了『脊力恆』


醫師的建議好似在黑暗中看見了一絲曙光,輾轉打聽下朋友介紹了專門針對脊椎側彎的運動治療中心 --「脊力恆」,但卻因種種的害怕及擔憂讓我跨不出腳步去諮詢,用了好幾個月的時間仔細查閱了官網、臉書、Google 評論以及相關的資料,一致的好評及清楚的介紹幫我做足心理建設,最後在朋友的鼓勵下鼓起勇氣預約諮詢。

2021/7/20

每一位女孩都是愛美的,我在丁主任這裡找回對自己的自信


文/ 側彎患者心情分享




「每一位女孩都是愛美的,我在脊力恆找回對自己的自信。」

從高中開始就知道自己有脊椎側彎,那時候醫生診斷已經有彎度,並說若維持正確姿勢就不太會再惡化,若是彎度逐漸變大就需回診討論進一步治療。我想美美的不想開刀也不想穿鐵衣,身體的樣態看起來還可以,於是這事我就沒放在心上。


將側彎放著不管的結果發現腰線越來越不對稱


出了社會漸漸地發現自己兩側的腰線越不對稱,尤其是穿上裙子照著鏡子的那刻,左右明顯的不對稱,我開始有點緊張了,上網尋找脊椎側彎不需要開刀的方法。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右腰越來越凹、左腰已沒有腰線,整個是呈現…

「  )| 

這樣的曲線,讓我更加沒有自信了…

曾有一段時間我來回台南、屏東,甚至遠到雲林。整脊的這段時間都沒有太大的效用,我依然持續在網路上尋找是否有其他的機會或方法,可以改善我的脊椎側彎。

接著我嘗試瑜珈,因瑜珈班都是10多位學員,瑜珈老師須照顧其他學員,無法單獨對我做脊椎側彎的調整,於是我離開了......離開的期間,我徬徨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想尋找方法卻又不得其門而入。


試穿婚紗時,側彎的身形令我崩潰了


直到2019年準備拍婚紗,在試穿魚尾禮服時,我崩潰了!

在鏡子面前,因禮服非常的合身,而我穿起來腰線非常明顯的不對稱、肩線也是歪的,只有澎裙才能遮住我不自信的地方。婚紗,魚尾禮服是我小時候的夢想,展現肩線、腰線這是我的自信!

沒有太多的時間讓我傷心和難過,只能比之前更加積極的尋找方法,終於在Dcard找到一位也是脊椎側彎的女孩推薦丁主任文章。那時因距離拍攝婚紗的時間已經很接近,所以主任先安排一堂課調整我的姿勢,避免在拍攝時會有腰線不對稱的狀況。

2021/6/25

重度側彎只能開刀嗎?先釐清自己手術治療目的


文/丁于旻 主任




脊椎側彎是青少年與成年人常見的肌肉骨骼問題,青少年的好發率約2-3%,成年人甚至高達18%。一般當脊椎側彎角度超過45-50度為手術治療的主要適應症,不過在眾多的側彎患者當中,需要手術治療的比例其實不到0.1%。

對於達到手術治療門檻的患者,無論是擔心手術成功與否以及術後可能產生併發症等問題,使側彎手術治療往往並非患者和家屬的第一選擇。

而未接受手術或非手術治療的患者,研究指出會有日常活動力低下、疼痛和心理問題,包括缺乏自信和容易抑鬱等。你也有這樣的狀況嗎?還是你有不同的側彎煩惱呢?


不妨先想想脊椎側彎帶給你最大的困擾是什麼?


SOSORT在2005年發表的『為什麼我們要治療脊椎側彎?』,透過側彎患者本身的角度出發,思考當我們治療一位側彎患者時,是希望為患者獲得什麼療效或是希望成功避免什麼問題? 

2021/5/14

我成年了,側彎還會繼續變差嗎?


文/ 丁于旻主任




「主任,我真的只能開刀了嗎?」年輕女孩難過地問我。

患者是19歲的大學生,在媽媽的陪同下前來諮詢。在高中一年級在醫院檢查到有側彎,醫生說明僅是輕度,還不到15度,所以沒什麼需要擔心的。患者回去後平日有時會有些小酸痛,就偶爾做做推拿就這樣渡過了高中生活。近日因為痠痛症狀再回到醫院拍片子,發現側彎竟已經變成50度!

女孩自然是受到不小的驚嚇..…畢竟之前看診時醫師總說成年側彎就穩定,不會再變化了。因此女孩找上我時,在諮詢過程不時難過地一直哭泣。


成年脊柱側彎要先確認病因並推算發生時間

 
成人的脊柱側彎可分為三種,一是原發性脊柱側彎,從兒童或青少年時期開始出現不明原因的脊椎歪斜,側彎狀況可能在國中時期時就已經發生。大部分的原發性脊柱側較常發生在胸椎、胸腰椎或腰椎,一般發展至16-18歲骨骼發育成熟後即會趨於穩定,在成年後亦有可能合併退化性側彎問題。

第二類則是退化性脊柱側彎,年輕時沒有,在中年之後因椎間盤、脊椎本身或脊柱周圍的結構退化、發炎等因素而出現的脊柱側彎。退化過程會使椎間盤和脊椎小面關節受力不均,而脊柱旁的肌肉也因肌肉量下降而削弱脊椎的支撐性或維持穩定的能力,綜合以上的退化狀況漸漸出現脊椎歪斜的結構性3D變形現象,這種形式的脊柱側彎較常發生在腰椎或胸腰椎。 

第三類則是屬於次發性的脊柱側彎,意指因其他問題而引發的側彎現象。例如因骨盆歪斜、長短腳、脊椎骨折、關節炎、骨科術後等引起的脊椎歪斜、神經肌肉系統疾病引起的側彎或先天性的脊柱側彎等等。

2020/11/21

側彎心情 – 多年來害怕別人的眼光而遮遮掩掩,我想我害怕的是不完美的自己


文/ 側彎患者的心情實例分享




為什麼只有我的腰跟大家不一樣,是歪的? 


第一次發現自己有脊椎側彎是國中的時候,因為當時住宿,常常會跟室友共用浴室,我就發現為什麽別人的體態看起來是對稱的,只有我的腰是歪的,所以我很害怕被同學發現,怕他們會覺得我很怪,怕他們問我為什麼,因為我也不知道原因,當時以為睡姿能改變腰和骨盆的位置,所以我會故意側睡來把腰「壓回去」。

2020/10/19

不可輕忽!讓孩子側彎惡化的暴風圈


文/ 丁于旻主任




診間裡瀰漫著緊張的情緒,小慧媽媽沒想到,一開始因為角度不大,這兩年就沒多加留意,結果小慧的側彎竟26度惡化到68度!對媽媽和孩子來說 無疑是震驚的…


有些孩子在學校健康檢查被篩檢出疑似側彎,或因家長覺得孩子歪歪的,所以帶到醫療院所檢查,經確診為脊椎側彎後又因角度不大,醫囑叮嚀患者需每半年追蹤一次。然而家長們常因聽到醫師說明角度不大後就一時疏忽,忘了定期追蹤,沒想到再次拍X光時,被增加的角度嚇了一大跳!

觀察等待法掰掰!正夯的「主動性」矯正方法


文/ 丁于旻主任




現今脊椎側彎越益普遍,據統計,將近有一成民眾有側彎的問題,而醫學研究更是指出脊椎側彎的惡化程度與青春期階段的身高成長速度是息息相關的。


看診時,常碰到家長詢問我們,為何小孩有側彎看醫生後的結論往往是請他們持續追蹤就好?


我們也知道,常常這樣無目標的等待結果,有時會被部分家長們認為原來側彎是不需重視而疏忽掉,突然又想起時,有時側彎角度已惡化到重度;而另一部份較積極的家長,聽到保持追蹤就好的醫囑,往往是焦慮心急,不知道這樣的被動等待是對還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