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3/24

專業培訓課程

 

下肢足踝與脊柱側彎概念講座及技術工作坊


【台北場】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生醫工程館(研究大樓)六樓 601 教室





概念專題講座 【Course A】

2021/11/06(六)- 2021/11/07(日)


應用工作坊【Course B】

2021/11/14(日)



課程簡章 (已結束報名)



去年獲得滿分的好評、高CP值回饋的側彎下肢臨床整合課程再度開講!

本次課程分為兩天的概念專題講座【Course A】以及一天的應用工作坊【Course B】。共計三天的課程我們邀請了三位臨床教學經驗豐富的講師,分別是專精於運動醫學和下肢足踝訓練的陳冠文院長、脊柱側彎非手術治療專家丁于旻主任、以及專攻足踝矯正的王嘉榆物理治療師。

針對現在正夯的脊柱側彎議題,整合了下肢生物力學的探討,讓學員們將足部、下肢、骨盆,進而到脊椎的關連性一次掌握。著重實操的應用工作坊涵蓋如何客製化鞋墊的操作技術以及脊柱側彎臨床應用。歡迎有興趣的醫療專業人士一同參與進修,於課程當中學習目前世界上PSSE各體系之間的差異,以及將下肢足踝與脊柱側彎之概念加以融合活用於臨床。

2021/3/21

側彎會影響懷孕嗎?還是懷孕會不會加重我的側彎?


文/ 丁于旻主任




「我之前檢查出腰的位置有40度的側彎,懷孕會不會更嚴重?」
「丁主任,我女兒的側彎之後會不會影響生小孩呢?」

這的確是眾多側彎女孩和她們家長很常關注的疑問。


臨床上看到的側彎患者以女性居多


一般臨床上常見的側彎屬於原發性(或稱特異性),意思是不明原因引起的脊柱側彎。雖然臨床上普遍看到女性側彎的比例較高,然而側彎發生率男女其實是差不多的,只是由於女性惡化機率較男性高出許多,嚴重程度達中重度以上的角度,女孩的數量大約比男孩多出7、8倍,也因此女性健康的相關問題更顯得重要。



側彎造成的肌肉骨骼變形


脊柱側彎是指脊椎在空間上的排列變化,出現旋轉和橫向偏移,另外脊椎的椎體本身也有結構性的變化,包括椎體扭轉(torsion)、旋轉(rotation)或楔型形變(wedging deformity),在胸椎的側彎亦會使肋骨跟著旋轉變形等。臨床上患者的身形也因側彎出現歪斜現象,例如背部單邊不對稱隆起、高低肩、骨盆傾斜、或兩側腰線不對稱等。

這些改變皆顯示側彎除了骨骼排列的異常,更會次發性的影響身體姿勢及兩側肌肉失衡的問題。那這些改變是否也會影響到女性懷孕前後呢?

2021/2/20

大家都好奇如何做到有差別的治療成效!?想變好的動機是治療成功的第一步


文/ 側彎患者治療心得實例分享




我的症狀是在很小的時候就有,但看過幾次醫生後,得知其實我的(側彎)症狀僅是外觀上影響,不至於造成身體功能問題,所以一直以來我的心態都平淡看待。但就算想清靜應對,要時常應對旁人的關心,久了覺得比側彎本身還困擾,便下定決心要矯正。 


想變好的動機是治療成功的第一步


來脊力恆之前心理動機是滿重要,因為開始治療後的過程非常仰賴自我管理,有強烈的動機會比較有動力。 

 
開始之前要先找主任安排諮詢,主任解說了一些常見對側彎的誤解,以及相關知識。因為脊椎的形狀已經定型,所以要恢復成完美S line是不太可能,但還是有空間來操作改善,建議大家就先看看案例,了解一下治療後的成效如何。 

2021/1/24

側彎究竟是先天性還是後天造成的呢?各種罕見疾病影響脊柱側彎總解析


文/丁于旻主任




脊椎側彎(脊柱側彎)是指脊椎在空間上三軸排列的變化,在X光上呈現C型或S型的彎曲弧度,易導致患者體態出現歪斜的現象,例如背部不對稱隆起、高低肩、骨盆傾斜、或兩側腰線不對稱等。脊椎側彎的盛行率在青少年約佔2-3%,然而若將各年齡層皆統計進去,其實側彎的好發率超過10%,許多側彎患者由於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被診斷出脊椎側彎,因此常常自認為是先天性側彎。


一般常見的會脊椎側彎的迷思包含搬運重物、選擇單側性的運動、平日不良的姿勢等等,然而其實大部分脊椎側彎的成因仍為不明原因,統稱作「原發性」脊柱側彎 (Idiopathic Scoliosis),約佔所有側彎的70-85%。若在青少年期間發現的側彎問題,大都是屬於這種類型,且與先天性側彎的意思是不同的,這篇讓我們詳細介紹其他種類的側彎。

2021/1/15

【側彎背肌的訓練方法】醫師都說「側彎要練背肌」,不過你知道盲目地操練的潛藏風險嗎?


文/ 丁于旻主任




「醫師說要練背肌,所以我就從網路找了些練背肌的方法,每天大概花半個鐘頭練習,這樣可不可以呢?」在臨床上,有時會碰到認真積極型的側彎患者類似的疑問。

只要碰到這樣的詢問,我會直接請病人示範動作給我們看,再依據患者的側彎狀況協助調整訓練方式。


背肌的訓練其實暗藏著讓側彎加重的危險


『游泳、吊單槓、練背肌』,這些是很常聽見醫師給患者的側彎衛教建議。我們並非要說這些是錯誤訊息,而是如何才能動的正確又不傷害自己的身體呢?

其實我們可以從側彎的病理機制來解釋。當側彎的產生和惡化機制起源於扭轉形變時,脊椎開始的側彎方向順著扭轉力會往身體前方和側向偏移,故臨床上常見的側彎主要是屬於前凸式變形 (lordo-scoliosis)。

2021/1/9

胃食道逆流的原因竟然是脊椎側彎!?


文獻整理/ 吳芳綺治療師、丁于旻主任




脊椎側彎帶來的影響很廣泛,從外觀的變形到重度可能會有的肺功能受限,種種影響累積下來亦會影響到心理層面。


而成年到老年的側彎患者則常會伴隨下背疼痛,其痠痛感可能會延伸到下肢,甚至導致神經功能缺損引起的酸麻症狀或退化疾病等等,皆會造成患者的生活品質低下。


我們在看診時,最常聽見的主訴不外乎是體態不佳、腰酸背痛…等。然而其實重度側彎是有機率會影響到我們的五臟六腑,例如在胸椎處有重度側彎時,可能會造成心肺功能問題,包括肺活量下降、胸擴張受限、胸壁順應性較低…等。那你知道脊椎側彎如何影響我們的消化器官嗎?

2021/1/1

掰掰 2020 ,丁主任生活的自我回顧:各種嘗試解鎖





2020年是相當辛苦的一年。在這難過的一年,我許多的行程累積在後半年,一段忙碌過後順利的迎接了2021。在過去的一年我完成了許多從前未有的經歷,很幸運的在這不容易的2020年擁有這些體驗。


💛 進修側彎世界七大系統之一 "Lyon Method" 
3月到紐約參加Dr. Jean Claude de Mauroy主講的Lyon method研習會。作為Lyon method系統的領導,Dr. de Mauroy有超過50年的側彎經驗,尤其專精於早發性兒童脊柱側彎。三天的研習受益匪淺,我們了解ART Brace的製作概念,以及Lyon method的側彎矯正技術。
 
我很喜歡這樣親身到不同的地方,學習各種不同的側彎處理方式,將這些技術整合後應用在適合的患者身上。